人类自进化到站立行走以后,我们的腰椎成了支撑躯干的中心,无论是站立或是坐位,腰部承受了60%以上的体重,随着年龄的增长,很多人的腰椎不堪重负,腰椎老化退变的问题便摆在了大家的面前。
椎间盘突出是腰椎退变的常见表现,这似乎是个不可逆转并难以逃避的问题,但是正确的认识它,对于减缓其退变速度、减轻症状甚至是防止症状的出现都很有帮助的。
腰椎间盘突出≠腰椎间盘突出症
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,腰椎间盘突出≠腰椎间盘突出症,前者只是一种影像学描述,有的人因为单纯的腰痛或者仅是体检而进行腰椎MRI检查,报告单常常出现“腰椎退行性改变”、“椎间盘膨出”、“椎间盘突出”等字样,其实这种情况无需过分紧张。
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有一项研究对98位没有腰腿痛症状的人进行MRI检查,结果发现2/3的正常人患有“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”。
这种影像学上的“腰椎间盘突出”并不能诊断为“腰椎间盘突出症”,大家不要为前者过分担心。
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数可以选择保守治疗
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腰骶神经,引起下肢放射性麻木/疼痛等症状。
需要指出的是,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数可以选择保守治疗,在症状明显(急性期)时,首选卧床休息、通过抗炎止痛、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缓解症状,在症状缓解期积极进行康复训练,可巩固疗效。
正确的自我康复锻炼可有效预防及缓解症状
避免久坐(建议不超过1小时)、长时间弯腰姿势、搬重物及腰扭伤等;
适度牵引,前提为不引起腰腿症状加重,若身体情况允许,也可通过单杠悬吊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;
控制体重,可选择游泳或卧位锻炼等腰部不负重方式进行锻炼;
腰背肌锻炼:小燕飞动作或五点支撑动作,每次动作坚持5-10秒、10-20次/组,2-3组/天,锻炼量因人而异,适应后可逐步增加。
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严格的手术指征
对于症状严重影响生活、保守治疗无效(一般是3个月以上)、下肢肌肉力量减弱的患者,需及时就医,让专科大夫评估是否需要手术。
如果出现马尾综合症(即会阴部皮肤麻木,感觉减退,大小便功能障碍等)或神经根麻痹(如足下垂等严重影响下肢功能的情况),应尽快就医,此为急诊处理指征。
只有正确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问题,大家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恐惧,并且在患病后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,以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去缓解病情,在专科医生的建议下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,以及术后积极功能锻炼,获得最好的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