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鼻窦炎的诊断:首先应详尽询问患者病史,是否以急性鼻窦炎起病,有无支气管扩张,有无牙源性感染、鼻部异物存留或血块感染等。其次应通过患者的症状及相关检查。
常见症状
全身症状
与急性鼻窦炎相比,慢性鼻窦炎的症状较轻缓或不明显。一般可有头昏、易倦、精神抑郁、萎靡不振、纳差、失眠、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状。极少数病例若已成为病灶者,可有持续低热。
局部症状
主要有鼻部症状,局部疼痛和头痛及其他症状。
鼻部症状:包括流脓涕、鼻塞及嗅觉障碍等症状,慢性者极少发生鼻出血。
①流脓涕:为主要症状之一,其量多少不定,色黄或灰绿。
若脓涕有腐臭气味,多为牙源性上颌窦炎;
乳头状型鼻窦炎者可无脓涕;
前组鼻窦炎的脓涕,易从前鼻孔溢出;
后组鼻窦炎的脓涕,易经后鼻孔流向鼻咽部,须用力向后抽吸,方可经口咯出或咽入胃内;
凡偏头或低头时脓涕的量增加者,多为上颌窦炎;
若晨起活动后脓涕略增,须虑及额窦炎或筛窦炎;
若脓涕积留于下咽部的梨状窝,则患者可有咽异物感。
因脓涕经常流入鼻腔,可有慢性鼻炎症状或导致急性鼻炎发作。
②鼻塞:为慢性鼻窦炎的另一主要症状。鼻甲黏膜肿胀或已发生息肉样变,鼻息肉形成,脓涕过多或过稠等,均可成为鼻塞原因。若因脓涕的量特别多而致鼻塞,须将其擤出后方得以暂时通气,则多见于上颌窦炎者。
③嗅觉障碍:表现为嗅觉减退、失嗅或恶嗅觉。多为暂时性症状,若鼻部病变经久不愈,可使嗅区黏膜发生退行性变,故少数亦可呈永久性失嗅。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嗅区黏膜炎性病变,或鼻腔黏膜炎性肿胀及息肉样变,或甚至形成鼻息肉,或因脓涕潴留阻塞嗅裂等。慢性筛窦炎者累及嗅区黏膜多较广泛。
头痛及其他:若慢性鼻窦炎有急性发作时,头痛则较明显。而在一般情况下则并无头痛或不如急性者显著。常表现为头部沉重压迫之感,或仅有钝痛或闷胀痛。其发作规律多为上午发生或较重,午后渐轻或消失;或为白天重夜晚轻。
头痛有较固定的部位,且多为一侧;纵有双侧头痛者,必以一侧为重;前组鼻窦炎者,多有前额和鼻根部闷胀痛;后组鼻窦炎者,其头痛不适感则在额、枕部或头顶部,有时可发生颈项及肩部肌肉疼痛或压痛。
牙源性上颌窦炎者,多伴有同侧上列牙痛;慢性额窦炎引流不畅时可有轻度头痛,且以中午前后较为明显;筛窦或蝶窦的慢性炎症有时亦可引起视力障碍,但少见。
慢性鼻窦炎的头痛亦可像急性者那样:因低头、咳嗽、屏气或用力等使头部静脉压增高时,或吸烟、饮酒及情绪激动时头痛出现或加重;反之,或当休息、用药或以物理治疗等方法使鼻腔通气引流改善时则头痛减轻或消失。
诊断鼻窦炎要做哪些检查?
鼻镜检查
即前、后鼻孔镜检查,宜先用1%-2%麻黄素棉片收缩鼻黏膜,然后仔细检查鼻腔各部。后鼻孔镜可补充前鼻孔镜窥查不到之处,如后鼻孔和鼻咽部等。应重点观察以下几项。
●脓涕来源:临床上常根据脓涕来源或其所在部位,以此来推断病变之所在。如,中鼻道内有脓者,多为前组鼻窦炎;嗅裂、后鼻孔、软腭背面或鼻咽顶部有脓者,多为后组鼻窦炎;下鼻道有大量脓液者,应想到慢性上颌窦炎。疑及本病但脓液不多者,可试行头位引流法。
●黏膜病变:肉眼所能察觉的黏膜病变主要有:下鼻甲萎缩,中鼻甲却反而明显水肿、肥大或呈息肉样变;中鼻道变窄、黏膜水肿或息肉形成;鼻腔上部有多发性息肉;无萎缩性鼻炎迹象,但中鼻道或嗅裂却常有痂皮;筛泡肿大等。
●其他病变:有些病变,如下鼻甲萎缩和筛泡肿大等,并非仅限于黏膜,应该有其下的骨质变化,但非肉眼所能直观,故不予赘述。